說說三伏的"伏"字的含義, 以及它與五行的關系。
夏至后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第一天,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第一天,立秋后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第一天,初伏、末伏各十天,中伏十天或二十天。通常也指從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時間。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期。
“伏”有潛伏的意思,從五行學說的角度看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是依次相生的。即: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、水生木,循環(huán)相生。春天屬木;夏天屬火;秋天屬金;冬天屬水。從秋到冬,冬到春,春到夏,都是相生的。但是,由夏到秋則相悖,因為火克金。夏天是秋天的克星,因此秋天它不敢出來,只好“潛伏”。五行家,在四季之中又安插了一個季節(jié)叫做“長夏”,也就是“伏”,這個季節(jié)屬土。這個土是夏火所生,又能夠生出秋金。如果沒有這個“伏”,五行相生就循環(huán)不下去。一年五季春、夏、長夏、秋、冬,按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的相生關系可以自然循環(huán)。
秋天屬“庚辛金”,所以“入伏”要從“庚日”開始。溫度最高,需要潛伏的時間要在夏至后二十天以后,所以從夏至后第三個“庚日”開始。夏至后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第一天,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第一天,立秋后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第一天,初伏、末伏各十天,中伏十天或二十天。通常也指從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時間。“庚日”是“甲子記日”,和夏至等節(jié)氣的時差不定,這就會出現(xiàn)四十天“伏”和三十天“伏”。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期。
用美名騰智能起名網(wǎng),讓名字賦予文化的內(nèi)涵!